公元574年好股盛,北周武帝宇文邕突然发难,开启只持续四年的建德毁佛运动。尽管时间很短,却直接改变南北朝后期的政治-宗教版图。
过去,很多人将原因单纯归结为经济,忽略掉背后的强化集权色彩,以及保持耕战体制常态化的结构性诉求。
扑朔迷离的动机
北魏太武帝时期就搞过灭佛运动
早在446年,北魏太武帝就下令实施过灭佛运动。其中虽有经济动机,但更多是希望压制旧鲜卑贵族,维护自己的皇权集中。结果自然是遭遇普遍的阳奉阴违,连太子都会暗藏僧侣于深宫之中,并且在自己驾崩后就立即半途而废。
更为糟糕的是,这场风波形成严重内耗,一直到数代人后都没有消化完毕。原本强势的北魏,就在日积月累的矛盾振荡中轰然倒塌。先是分为东西两部分,继而由权臣的北周和北齐完全汰换。双方为江淮以北的半壁江山互相厮杀,又不约而同的选择同佛教达成和解,期望大幅缓解社会矛盾。
北魏后期与东西分裂时代佛寺的恢复速度极快
与此同时,两个势如水火的敌对政权,正逐渐出现差异变化。作为优势方的北齐,大体遵守旧制,以原本的六镇残部维持军政框架。北周则由于资源不足,被迫沉下去大搞府兵制,进而催生汉化程度更高的关陇集团降生。到宇文邕继位后,更是将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,几乎是要稳操胜券。
这就让建德毁佛的原因看着并不单纯。既非大功告成后的卸磨杀驴,又不是急于求成的敛财暴行,而是呈现出某种不可逆的既定方针。
北周与北齐的对峙格局
简单来说,我们可将宇文邕的真实动机分为四类:
1 人口失控--北魏末年到北齐,全国僧尼据估计已达200—300万之众,占总人口比例的10%—15%。若再算上寺院的依附人口,几乎每10人里就有1人为利益而遁入空门。
2 土地与赋税流失--因为寺院田产享有“不输租调、不服徭役”特权,所以有充沛财力兼并良田。例如北周治下的关中、河洛一带,佛寺所占耕地比例高达20—30%,直接影响府兵制赖以维系的均田—租庸调体系。
3 兵役缺口--僧尼可免徭役又不出兵,对日益扩大战事的北周而言已是严重掣肘。若要彻底攻灭北齐,必须将这部分人口纳入耕战队伍。
4 强化皇权--在572年诛杀权臣宇文护后好股盛,武帝已经独揽大权,又担心自己的成果被反攻倒算。故而要完全削弱地方豪族与寺院的“国中之国”,消灭皇权难以彻底触及的法外领地。
寺庙的特权与财富成为被盯上的重要原因
无比惨烈的四年
宇文邕的画像和脸部复原
当然,重启消失多年的毁佛运动,不可能靠一道诏书就简单完成。因此,宇文邕精心布置前后四个阶段,以层层加码的手段予以迅速推进。
公元567年,授意由佛门改宗道家的的卫元嵩呈递《省寺减僧表》。首先提出把“寺产耗国、沙门逃役”与国家财政、军政挂钩,作为大动干戈的舆论准备。
佛道之争被宇文邕用来充当舆论工具
公元569—73年,主持召开七次御前大会,让儒释道三教公开进行辩论。虽然结果不如人意,还是强行要求和尚、道士们听自己宣讲《礼记》,摆明要用儒家统一思想的决心。
公元574年,武帝在5月15日颁布“断佛道二教诏”。其内容细致且繁多,但归结起来无非取缔寺庙、没收土地、强制还俗和财产充公。仅长安、万年、泾阳等地,就有2800余所寺观被拆,以至于在后世考古考古领域,形成大量出土残佛像、碎经砖的特殊断层。
大片寺庙天朝被纳入朝廷赋税体系
作为怀柔手段,一个月后又下令设立建通道观。通过120名和尚、道士日讲经书,维持皇权与教权的最后体面。实为思想监控,否则也不会派军队严加看管。当年冬季,又用5万赏钱的尺度鼓励民间相互举报,严防贵族、富户们私藏僧侣。
三年后,这场毁佛运动的成效迅速彰显。在将300万僧尼强制还俗后,不少壮丁被编入府兵体系,短期内让北周军队规模增加一倍。
北齐灭亡后毁佛运动又在邺城推广
宇文邕借机对衰落的北齐发动致命一击,继而将新政推广到关东地区。尤其是在邺城,下达过三日内尽毁寺庙的奇葩号令,加速最后一批佛像熔毁。许多僧众不堪受辱,只能携手逃亡南朝寻求庇护。
当然,北齐的轰然倒下,立刻引起突厥势力关注。武帝为绝后患,仓促组织军队北伐,却在途中感染恶疾。仅仅7天时间,就因恶疮遍体而痛苦死去。
北周兼并北齐后两年就遭篡位
北周宣帝匆匆继位,不得不暂缓前任的毁佛运动,允许民间私铸小型佛像。但寺院地产仍属朝廷所有,确保府兵们不至于因战争停息而躺平摆烂。
可惜,父亲制造的社会矛盾,很难靠儿子的局部微调就予以平息。仅仅两年时间,真正的权臣杨坚就公然篡位,用自己的隋朝彻底取代北周。而且形式上彻底否定建德毁佛,下令全国范围内抽修寺庙、雕像,转抄被隐藏起来的海量经文。
隋朝的成功离不开宇文邕的助攻
总结
宇文邕的暴死可能不是果而是因
无论从什么角度看,宇文邕的建德毁佛运动,都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急功近利。虽然总有辩护者坚信,政治人物只服从于短期利益,却无法解释周期拉长后的反噬效应。
当时,北周已经在与北齐的争霸中占据高位,根本没立国之处的存亡危机。若采用后来隋文帝的制度性限制,用度牒颁发、僧籍考试、要求纳税等方式予以调节,同样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攫取海量资源。
北周的经济始终不够发达
反倒是吃相难看的铁腕推行,为自己死前的最后爽一把消耗太多人心。我们很难将突然暴死结局与毁佛行径挂钩,但人在生命即将凋零之际,确实容易变得刚愎自用而没有任何耐心。
显然,这场只持续四年的阶段性运动,更多是指向王朝内部的贵胄势力。所谓灭佛毁寺,不过是消除某些灰色地带,挤压新旧贵族的经济缓冲带。随后的全面动员与灭国杀戮,同样是要将资源集中于帝王一人之手。乃至胜利后都不搞任何实质封禅,反而急着将总体战机制常态化,无疑是对麾下拥泵的防范大于信任。
这就怪不得关陇贵族们要铤而走险,推举杨坚充当头面人物,彻底终结宇文氏的短命江山......
(全文完)
华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